8萬公里的“老車”,用更高標號的機油,保養效果更好?

一臺跑車,冷車一腳油門
結果發動機原地燒毀
首先說一個故事。這幾天我改造發動機的時候,某改裝車店的老板和我說起過一件事:一臺價格昂貴的跑車一腳地板油下去,發動機曲軸的軸瓦就燒了,發動機大修……而引發這件“慘案”的元兇并不是發動機質量問題,也不“全是”駕駛者的問題,而是機油問題。
機油是真油,品質也沒問題,為啥最終的結果就指向了機油呢?原來,因為這臺跑車原廠規定使用的機油標號是0W-40,而車主因為某次臨時換油,非常著急的情況下沒找到0W-40,所以給這臺車灌入了5W-40……于是悲劇就開始了
從我們老百姓的角度來說,0W-40和5W-40使用起來其實沒那么大差距。畢竟兩者“高溫黏度”指數都是40,而低溫情況下,0W可以在零下35度保持流動能力,5W可以在零下30度保持流動能力,乍看之下確實也沒啥。
機油的“CCS指標”意義大
更換機油有講究
這臺跑車還是在南方地區,在上海。照理說不該出現這樣的事故啊。其實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機油的低溫流動性(CCS指標)。0W-40比起5W-40機油,CCS指標好的多,同樣的低溫溫度下兩者雖然都能保持流動,但是流動起來的阻力可是有明顯差距的!
那臺跑車原廠要求使用0W-40油,其實就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因為發動機高級,所以非常精密,金屬部件的間隙很小,因此需要機油在低溫下(比如發動機剛啟動時)就擁有非常好的流動性。車主臨時灌入了5W-40,啟動后直接一腳地板油,說難聽點,這和作死沒太大區別……
機油太黏了,流動差,跑車高檔發動機又非常精密,縫隙小。機油無法第一時間填滿縫隙,最后就……因此在汽車行業里,一直有這么一個“通俗的經驗”:汽車原廠要求使用5W系列機油的,那我們可以用0W系列去代替(因為低溫CCS性能更好);反之原廠要求用0W機油的,咱就別冒險換5W了(當然低檔車沒這么多講究)。
“老車”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啥樣的車才算“老車”?
以上是我們選擇機油的第一個原則。那么“如果我的車是老車,我有沒有必要更改機油的標號呢”?——我們接著往下說。很多車友總是擔心自己的愛車發動機潤滑保護不夠,所以一直想著“提升機油標號”,比如原廠要求使用0W-20,他們就想著試試0W-30。
正如文章開頭時我提到的,我這里就來回答一下車友們。首先,如果您的車不是“老年車”,那我們就無需更改機油的標號。原廠要求用0W-20,我們就老老實實用0W-20就行。一句話:汽車廠家在設計一款車的時候,經歷了多少實驗、測定、極限考核?記住:汽車工程師永遠比我們更懂車!
那如果我們的車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了,又該怎么辦?這里首先我們確定一下什么是“老年車”:通常汽車行業里將行駛里程超過10萬公里以上的車稱之為“老年車”。網上有文章稱“老年車建議使用更年抽到機油”。這說法對么?
“老車”真的需要更黏的機油?
也許你一直都被誤導了!
其實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一概而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臺車會和其他同款車“命運一樣”。每一臺車的使用情況、加入的汽油品質、行駛的路面品質、駕駛者操作習慣……太多因素都會導致車輛進入“老年期”后,機械性能的差異。
所以我從來都是建議車友根據自己愛車的實際情況去決定是否需要給愛車更換機油標號。舉例:您的愛車跑了比如12萬公里,機油消耗很正常,其他性能表現也一切良好,那我們就完全不需要去動腦筋換機油了,原廠建議的標號繼續用著就行。
如果您的愛車機油消耗量明顯開始增多了,這就是一個信號。表示發動機內部的金屬縫隙已經變大,機油的密封效果變差。此時我們需要更黏的機油來補償縫隙變大導致的問題。但是請切記:機油標號上調,只允許提升“1級”。比如從0W-20提升到0W-30,而絕對不允許提升到0W-40。